開學了,遇上武漢肺炎疫情,日常作息大改變,家長要好好注意孩童的情緒!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楊俐容表示,疫情期間,孩童情緒比平常多,可能覺得厭煩、生氣,甚至恐慌,可利用這期間鍛鍊心理健康,練習把自己的情緒說出口。
疫期孩子情緒多 趁機會鍛鍊心理健康。
楊俐容表示,防疫期間,家長、孩子都會很緊張,看到很多負面訊息,卻有沒有時間去了解,心情會浮動,且情緒會傳染,應注意孩子接受資訊的量不能和大人一樣。其實孩子的情緒反應,大部分是「討厭」、「很煩」、「生氣」,因為不能出去玩,恐懼、害怕比率低,但也有極端案例會準備包袱隨時好隨時逃難。
研究發現,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,疫情時可能害怕、委屈,但說得出來的情緒詞彙缺乏,無法準確表達,她指出,代表「情緒力度」不夠,EQ可能比較不好。
「這種能力孩子不是天生就會,需要後天學習。」她說,應該在教育中教導孩子表達感覺和情緒的語彙,讓語言能力趕上情緒經驗,例如「孩子說很擔憂,那到底有多擔憂?」
例如使用「情緒溫度計」,老師先和孩子討論身體的反應、想法,例如反應大、念頭多,可能情緒反應較強烈,這方式讓孩童有方法區辨,這就是一種「情緒自覺」。
如何觀察孩子情緒 專家這樣說
至於家長如何觀察孩子的情緒?楊俐容解釋,大人和小孩都一樣,「接小孩的時候,別的小朋友都很放鬆走出來,只有自家小孩很緊張,看到爸媽就抱的很緊,顯示這個孩子的情緒強度比較高。」一般經驗而言,10個孩子中前2位較高的,不代表一定有情緒問題,但家長要特別關注。
另外,也要注意孩子的「情緒持續度」,例如班上有一名孩子咳嗽,就算還沒確診,有孩子可能很擔心,每天回家都提到,小孩的情緒持續度可能較長。若兩周內持續,代表小朋友情緒可能有狀況,可以先透過繪本、轉念活動幫助好轉,否則就要向專業協助。
留言列表